地域消费总值2016年估计打破4900亿元,年均增长9%左右;5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.4%,完成增加值占地域消费总值60%左右……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,北京市海淀区以建立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,促进经济开展提质增效。
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,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北京市海淀区,如何做到逆势上扬,持续迸发创新驱动的蓬勃生机?
“很多人觉得硅谷能够做0到1,中国人就合适1到N,做商业形式复制。但我们要让他们看见,中国人也能够做原创技术。”商汤科技结合开创人、北京公司总经理杨帆引见,努力于引领人工智能中心“深度学习”技术打破,商汤科技已在人脸辨认、文字辨认等技术范畴走在全球前列,与银联、华为等行业巨头协作,推进产品智能化晋级。
在海淀区,科技创新正在不时转变为经济动能。近5年来,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6635亿元,创造专利受权量年均增长18.5%,累计新增国度级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,总数超越6100家。仅在数百米长的中关村智造大街,均匀每米发明800万元产值。
“一方面,经过战略投资中国航空发起机集团、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等严重项目,增强对科技创新‘国度队’的效劳保证。另一方面,在全国率先展开外债宏观审慎管理、投贷联动、税银互动等试点,着力破解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题。”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说。
坚持创新引领,激起经济动能,需求政府效劳的持续优化,营造优秀双创生态环境。据理解,海淀区创新政府管理新形式,推进工商、税务、园区等多个部门在“创业会客厅”展开精简政务效劳先行先试。此外,深化“放管服”变革试点,着力降低双创本钱。
与此同时,海淀区坚持高端引领,率先落实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开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,加大外籍人才引进力度,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立,吸收和汇集一批构成“塔尖效应”的顶尖人才。
在北京海淀区双榆树北里甲22号院的中关村外国人效劳大厅,往来着不少前来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的外籍人士。“针对外籍华人的新政,身份认定快速简单,让海外华人来中关村创新创业愈加便利。”北京海聚工程入选专家、泛维智联信息技术董事长、美籍华人周洪波表示。
“要创新,‘人脑’是最重要的,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。”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说,截至目前,中关村外国人效劳大厅已受理的永世居留申请人次,超越北京近5年取得“绿卡”人数的总和。而首批经过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“绿卡直通车”的7人中,包括了来自印度的联想公司研发总监桑杰夫,小米公司副总裁、美籍华人张金玲等。
海淀区双创示范基地的建立,还面临着疏解非首都功用、优化提升首都中心功用的任务。春节假期刚过,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中关村西区“创业公社”国际创客中心的孵化空间就繁忙了起来。“一年半前这里还是中关村购物中心,如今已有130多家企业入驻,招商率到达97%,以文化类、科技类、互联网类公司为主。”“创业公社”的运营经理周洪旭说。
郭洪引见,近年来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55万平方米,中关村大街沿线一批传统电子卖场等业态,调整转型成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、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、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。以政府引导、市场化运作形式建立中关村创业大街,构成了“投资孵化”“创业媒体 孵化”“产业链平台”等多样化的孵化形式,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的专业化孵化效劳和天使投资、风险投资、银行贷款等支持,孵化创业团队400余个。
海淀区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,不只支撑北京市的经济增长,也辐射到京津冀乃至其他中央。2015年,海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435亿元,占北京市的45%,其中58.6%辐射输出到北京市以外地域、16.9%输出到国外。海淀区企业对津冀地域投资呈加速态势,2016年前三季度投资次数增长46%,投资额增长1.4倍,居北京首位,成为京津冀地域重要的创新和投资辐射源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