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中关村科技园区积极搭建“双创”平台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96家创新型孵化器、29家大学科技园、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为代表的创新与创业相结合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、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,衍生出一系列大企业创业系和生态圈。
为促进区域发展,中关村支持郊区园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孵化平台、创业社区等创业孵化载体,实现特色产业孵化平台在郊区十园全覆盖。
在创业孵化方面,中关村涌现了大企业加速模式、天使孵化模式、股权众筹模式、创客孵化模式、创业社区模式、创业媒体模式、智能硬件供应链模式、互联网生态圈模式、联合办公模式、跨境孵化平台等十大孵化模式。
2016年,中关村制定发布《关于2016年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目前,中关村行业协会达107家、产业技术联盟达167家,社会组织举办政策宣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超过500场次,服务企业超过20000家次。中关村还推动成立了“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”,有效推进中关村创新创业资源汇聚融合。
据悉,中关村未来将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行业监管创新。着眼于破除限制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,研究提出中关村“双创”简政放权第一批6项改革试点建议,已上报国务院审改办。推进中关村“双创”综合改革试点,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了第一批10项改革事项建议。
中关村也将落实国家食药总局支持中关村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12项试点政策、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促进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19条意见,北京市工商局已印发《关于优化审批程序简化登记手续支持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发展的意见》等细则,启动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。
今年,中关村科技园区将推动国际创新资源融入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。中关村还将研究制定《中关村海外联络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》,目前中关村在境外10个地区设立联络机构,将在美国硅谷、加拿大渥太华、芬兰、以色列等地设立创业孵化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