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环境激发企业活力
北京市在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。据悉,全国集成电路领域引进的“千人计划”学者中约1/3集中在北京,中科院与此相关的研究所约有50%设立在北京,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举足轻重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北京集成电路企业及高校院所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约30%重大任务。其中,承担01专项中的芯片项目17项,项目总预算约11亿元;02专项44项,项目总预算约186亿元,并取得专利15000多项,其中国际专利超过2000多项。
北京市加大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全国领先
以集创北方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发展起来的。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平面显示技术的芯片设计公司,产品涵盖电源管理芯片、LED驱动芯片、触控芯片等各类面板驱动及触控芯片,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。集创北方副总裁徐东表示,在北京市政策扶持及鼓励创新的环境下,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发展的重点,这也是集创北方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。2016年集创北方与亦庄国投共同出资以约1.5亿美元并购美国IC设计厂商Exar旗下电源管理IC设计公司iML,并拥有了该公司一批专利。2017年,集创北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共申请了222项专利,还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。可以说,北京有着非常好的创新环境,企业也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。
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全国领先
据悉,自2000年国务院18号文颁布以来,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,从2000年到2016年,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570亿元,排名全国第三,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2%。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收入从不足2亿元增长到325.61亿,设计企业数量从2000年的23家增加到100多家。按照北京市《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》确定的目标,到2020年,北京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基地,突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性瓶颈问题,初步改变我国技术升级依赖引进、受制于人的局面。
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电子信息处处长顾瑾栩表示,北京市不但要履行首都职责、探索超大城市优化发展新模式、引领全国转型发展,未来还将立足世界科技前沿,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前沿科学技术。对于集成电路产业,北京将在资金、人才等各类资源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,推动产业整体提升,把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重要支柱产业。
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至关重要
2014年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》出台,2015年国家大基金设立,促进了一批企业的成长,中芯北方便是其中之一。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,是中芯国际与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设立的12寸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制造厂。据该公司总经理张昕介绍,中芯北方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帮扶下成功把握先机,不断扩大生产规模,率先在国内代工行业建立起了自身优势。未来,公司将坚持“两条腿走路”,即一方面坚持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跟随,保证不掉队;另一方面要快速扩展特色工艺,建设新的技术平台,把上下游产业链联系起来。
北方华创科技集团是国内集成电路工艺设备产品门类最全、规模最大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平台。该集团总裁赵晋荣表示,集成电路生产难度大,有几百步的工序,验证周期长,和国外相比,国内在技术上的差距较大。但按照目前的政策扶持和投资力度,相信未来五年,中国有机会能够迎头赶上。他认为,中国要想发展好集成电路产业,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及对人才的政策必须要有持续性。北京市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也还需要更多的人才,只有推出更好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,才能保持住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竞争力。
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北京招商动态版块